我國遠洋漁業裝備技術實力亟須增強
2012-05-14 17:31:31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世界遠洋漁業正在向“更大、更高、更遠、更強”的方向發展。而我國遠洋漁業不但起步晚,而且發展緩慢,與世界先進遠洋漁業國家相比差距巨大。世界海洋漁業年產量為9000 萬噸,而目前我國遠洋漁業年產量僅100 多萬噸,不僅如此,據有關方面預測,2020 年我國人口會達到16 億,對水產品的需求將增加1000 萬噸。
對此,業內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強烈呼吁,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是解決我國資源日益短缺問題、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而包括遠洋漁船(船型 船廠 買賣)及相關配套設備在內的遠洋漁業裝備技術是發展遠洋漁業的關鍵因素,我國加大力度增強遠洋漁業裝備技術實力刻不容緩。裝備技術落后制約遠洋漁業發展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 一研究所副所長饒德生表示,自遠洋漁業誕生以來,世界各主要漁業強國都優先發展其遠洋漁船(船型 船廠 買賣)及相關配套設備技術,以先進的裝備技術帶動其遠洋漁業的發展。同時,隨著近年來國際海洋漁業資源保護體系的逐步形成和海洋環境保護法規的不斷出現,進人遠洋漁業領域的技術門檻越來越高。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在世界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競爭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而其中遠洋漁船及其配套設備技術落后,是拉開我國與漁業強國距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尚未掌握該領域的核心技術,產品結構單一,比如在大洋性漁船中,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僅有深冷金槍魚延繩釣船、大型遠洋魷魚釣船(船型 船廠 買賣),在建的也只有大型遠洋金金槍魚圍網船和大型遠洋拖網加工船。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漁輪公司(位置 評論 新聞)總經理徐占鵬也表示,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先進大型遠洋漁業裝備開發較晚,在相關核心技術上尚處于起步階段,自行建造的遠洋漁船在船型設計、自動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程度、設備國產化率等方面均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高端配套裝備仍然基本依賴進口。以占整船價值1 乃左右的捕撈機械系統為例,大型液壓網機、液壓動力源、液壓捕撈集控系統等完全依賴進口。
對此,遼寧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明十分贊同。他說,總體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在遠洋漁船建造及其配套設備制造技術上已有了長足進步,但存在的問題也較多。主要表現在:
一是關鍵設備欠缺。諸如助航助漁儀器(聲納等)、大型拖網起網機設備、集魚燈設備和釣機等漁撈設備國內還無法自主生產。二是能力缺失。有些設備國內已能制造,但在儲備功率、運行穩定性等方面表現較差,企業難以接受。三是材料性能差。有的材料質量、性能達不到要求,導致實際運行困難,故障頻發;有的備件實際使用時間遠遠達不到說明書規定的檢修周期,甚至只有規定周期的一半。四是系統集成技術水平十分落后。比如,相同尺度的大型魷魚釣船,在日本、韓國建造的可裝載近1000 噸漁獲物,而在我國建造的只能裝500 余噸,嚴重影響漁業企業的生產能力。